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长号

长号,又称喇叭、先锋、招军、尖子号。是维吾尔、彝、壮、苗、瑶、傣、汉等族吹奏乐器。维吾尔语称卡奈依,彝语称大巴拉,瑶语称当嘹,傣语称抱阿、哈亚。流行于江、浙、豫、新疆、滇、川、黔、桂、鄂等省、区。

此类吹奏乐器,古代称大角、长鸣,用兽角、木、革、竹、金属等材料制作。多用于鼓吹乐或仪仗队伍中。敦煌莫高窟156窟壁画唐代张议潮夫妇出行图(《中国音乐史图鉴》Ⅲ—6)中,有一队骑马鼓角者,其角作棒状。形似宋《乐书》中所绘的双角。山东泰安城内岱庙大殿宋代壁画和西藏阿里地区古格王国壁画(《中国音乐史图鉴》Ⅳ—79、Ⅳ—86)中有吹长号者。明、清以来,长号铜制,多用于军中。明代王析《三才图会》:“其制以铜为之,一窍直吹,身细,尾口殊敞,似铜角。不知始于何时,今军中及司晨昏者多用之。”1959年在江苏省江宁县水阁子应塘村的明代沐英墓出土一支长号。全长115.5、喇叭口直径20.5厘米。墓志表明墓主人为沐英,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史》载沐英生前曾授为帐前都尉,是个武职官员。这件长号可能是他生前仪仗中所用乐器。其形制与《三才图会》所绘图象相同,现藏于江苏省博物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的阿都土司家长号,全长171厘米。

长号铜制,各民族、各地区的形制不同。由嘴节、中节和底节三节铜管套接而成,吹口呈杯状,管体锥形、无按音孔,管底口呈喇叭形。管身全长120厘米左右;维吾尔族的长150180厘米;壮族的长155、喇叭口直径22厘米。吹奏时,双手托管体,吹气发音。只能奏筒音和五度泛音。声音低沉、厚实,音量大。但粗糙迟钝。在浙东锣鼓、十番锣鼓等民间器乐合奏中,长号是常用乐器;在维吾尔族地区,作为铁鼓、唢呐乐队的低音乐器。在壮族、苗族地区,作为八仙乐队的低音乐器,用以烘托气氛。京剧传统剧目中,武将出场时吹奏长号,以表现威武气势。河南安阳地区古老剧种大平调、大弦戏中,也用其伴奏,制造战场气氛和特殊效果,当地称其为尖子号。在河南部分地区和维吾尔族、彝族地区,是节日喜庆、婚丧嫁娶不可缺少的乐器,有时数支或十几支长号齐奏,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