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
天琴,壮族弹弦乐器。壮语中的偏语称叮叮。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和宁明等地。
二百年前已在壮族支系偏人中流传。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后来,这种巫术性质的弹琴歌舞演变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但仍称唱天、弹天、跳天。所用乐器便称天琴。传统天琴长约120厘米。琴杆木制,雕龙纹。琴头雕成凤形、帅印、太阳或月亮形,左右各置一木制弦轴。琴筒用葫芦或麻竹筒制。呈半球状,厚10厘米,前11胶麻竹壳或薄桐木板,面径11厘米,后端镂刻花纹为音窗。竹制琴码,张丝弦。琴体各部可拆装组合,便于携带。现代天琴,琴杆长90厘米、呈半圆柱状,杆身无饰。琴头平顶,琴筒天麻竹或铁制,圆形,直径10厘米,蒙蛇蟒皮,张丝弦或尼龙弦。定弦c1、g或d1、g。里弦定高音,外弦定低音。音域g—g3。
演奏天琴,坐姿,将琴筒置于右腿外侧,琴杆斜于胸前。立姿,琴筒置于右腹前,也可拴系背带挎于体侧。左手按弦,右手以食指勾拨琴弦或食指、拇指执拨片拨弹。音色清脆、圆润。有双音、打音、顿音、滑音等技巧,可边弹边舞。传统曲目有《逗天曲》、《颂路》、《欢乐曲》、《舞曲》、《天琴声声应妹心》、《庆丰收》等三十余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