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音乐教育论文栏目

 
 

 

再谈音乐教材应包括音乐教科书和配书VCD光盘
吉林省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音乐教研员 杨振和

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无论是使用传统的音乐教材,还是使用音乐课标引领下的新教材,发给学生的仍然只是一本带有乐谱、歌词、音乐知识及简单画面的教科书。虽然教材编写部门也为音乐教科书制作了配书“磁带”,却只有大部分音乐教师在使用。即使也有教材编写部门研究制作了配书多媒体音乐光盘,但也局限在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使用范围,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连电脑都没有摸过的音乐教师来说,更是“渴望”而不可及。
一、音乐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只是音乐作品的半成品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教材开发与管理“明确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然而,我们发给学生的教科书只是音乐作品的半成品。因为,这种以教科书为载体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感受音乐来说,不能直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不利于“学生探究”和“独立操作”为此,笔者继续提出“音乐教材应包括音乐教科书和配书VCD光盘”这一观点,其理由是:
音乐是听觉艺术,这是音乐的自然本质属性。人们欣赏音乐作品绝不是通过学唱乐谱来实现的,而是从“听音乐”开始的。尤其是在大众音乐环境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都因为音乐(歌曲或乐曲)“好听”才要去欣赏和学唱的。即使是专门从事音乐的人也很少有人通过读乐谱的过程来感受和欣赏音乐。然而,在中小学生还不会或不怎么会读乐谱的情况下,只发给他们一本带有歌词、音乐曲谱和音乐知识的教科书,他们几乎没有多少能力,也没有兴趣直接从教科书中去感受音乐。因此,现实中学生对音乐教科书中音乐作品的学习,仍然被束缚在课堂上,仍然在老师提供音响资料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学习和感受。因此说,我们发给学生的教科书只是音乐教材的“半成品”,而这样的“半成品”并没有给学生带来自主学习的便利。
见于以上理由,笔者继续提出,发给学生音响资料(磁带、特别是带有卡拉OK、原唱、舞蹈分步教学的VCD影碟)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感受教科书中的音乐作品。学生在社会音乐环境中听会了许多歌曲这一事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至于音乐教科书,教师手中有一本足以。也就是说,教科书所提供的有限的音乐知识、乐谱、音乐常识完全可以由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来共同解决。
二、发给学生与教科书配套的VCD光盘,是今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手中有了与教科书配套的VCD光盘,学就可以在课余时间一方面能听赏美妙的音乐,另一方面又能调空卡啦OK为自己伴奏,还能欣赏到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们的精彩表演。这样,学生才会有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和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中小学生从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习教材音乐作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学生手中有了音响资料,只要喜欢,他们就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欣赏(品味)那些充满神奇魅力的音乐作品。这要远比只发给他们一本音乐教科书适用的多。
因此,笔者建议教材编写部门能够制作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利于普及、师生都能使用的VCD 光盘。这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那些严重缺少音乐教师的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小学校都是兼职教师在上音乐课)因为有了这样的光盘,任何学科的老师都能够组织学生上音乐课。在这样的课堂上,不具备音乐专业能力的教师可以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学习音乐……。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论所倡导的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学习者的思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音响资料是音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感受教科书音乐作品不可缺少的工具。我们相信,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适于学生使用的教材音响资料,为广大中小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教材音乐的空间,特别是为那些因没有音乐教师而上不了音乐课的千千万万农村孩子们创造学习音乐的条件。

  
注:①《音乐教材应包括音乐教科书和配书磁带》一文,在2000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九期上发表。我认为,在新课程走进学校的今天,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来说,重新论起此话题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及作者版权所有,不经授权,不许转载  来稿编辑、网页制作:赵洪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