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咬破风箱促生了“平安夜”
1818年12月24日奥地利的早晨,格鲁伯走进小镇奥伯恩托夫的教堂,坐上琴凳,准备练习当晚--圣诞之夜要伴奏的圣歌。可是一踩动踏板,管风琴却没有一丝琴音,只有一阵阵吱吱的漏气声吹出来。他与牧师仔细检查后,发现风箱被可恶的老鼠咬出了许多洞。格鲁伯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过不了多少钟头,神圣的圣诞之夜就到了,弥撒时没有音乐伴奏,该是一件何等遭殃的事!牧师莫尔却比较镇定,从衣袋里拿出一张发黄的纸片说:“这是我写的一首小诗,你马上把它谱上曲,然后教会孩子们,今晚不就有音乐了。”格鲁伯接过诗后,反复朗读起来,越读越感到有味道,灵感顿时产生,很快就谱成了歌曲,又立即教会了圣歌班的孩子们
圣诞之来临了,钟声在小镇的空中回荡。在烛光映照下,孩子们唱起了“平安夜”,格鲁伯拨动吉他伴奏。孩子们高吭、明亮、清纯的歌声,与莫尔的高音和格鲁伯的男低音融成一体,显得格外好听。
第二年春天,一位来修风箱的修理师发现这首歌很好,就把它带回山谷里自己的村子。村子里那些擅长音乐的人,又把它传到其它地方去。愈传愈开,越传越远。奥地利国王、俄国沙皇、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法国拿破仑三世、德国诗人哥德等著名人物都先后听过这首歌的演唱。这首歌终于传遍了全世界。
网页制作编辑: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