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外国音乐家个人资料简介

   

 

 
 
浅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
 

罗海玲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Op.67),动笔于1805年,完成于1808年,由于贝多芬说它的第一乐章的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人们将之称为《命运》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产生在贝多芬创作最具有独创性的盛期,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通过斗争,获得胜利这一思想。整部交响曲各乐章之间具有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赋予交响乐以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

       《第五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二乐章是双主题变奏曲式。这一乐章具有描写内心境界的性质。刚开始是降A大调,3/8拍,稍快的流畅的行板,从第1小节到第9小节,由中提琴、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例一):

例一:

 

在这里,仿佛是英雄经过激烈的斗争后,转入沉静的思索。赋予弹性的节奏和优美、安详的曲调,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

       从第9小节到第22小节紧接着的是一个连接部分,第一主题结束,在这里是一个完全终止。

       从第22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第二主题(例二):

例二:

 

这是一进行曲性质的英雄主题,还是著名的“三短一长”的基本节奏,伴奏音型时运用三连音的背景。主题在第26小节最后一拍转入小提琴声部,在这里,通过使用一个减七和弦,转入明亮的C大调上(例三)。

例三:

 

在第29小节加入铜管乐器发展到全乐队强奏时,成为具有英雄气质的进行曲,充满朝气,到第38小节第二主题结束。从这里到第49小节结束是一个连接部分,调性过渡,回到原调上。

       在第49小节开始是第一主题的第一变奏,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保持主题骨干、和声、结构的基础上,连续十六分音符连奏所奏出的旋律,将主题装饰为起伏激动的旋律(例四)。

例四:

 

       在第71小节最后一拍开始,是由单簧管和大管声部奏出第二主题的第一变奏,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伴奏音型由三连音变为四个音的32分音符背景(例五),音乐更加富有激情:

例五:

 

 

同样中途也变到C大调,并在第88小节结束第二主题的变奏,开始连接部分,并回到原调上。

       到第98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第一主题的第二变奏部分,把主题进一步变碎,连续不断的32分音符旋律(例六)在拨弦和节奏和弦的伴奏下具有激动不安的性质。

例六:

 

稍后可以说是主题自由展开的间奏,在第106小节,小提琴声部移高八度,重复刚才中提琴声部的旋律;而在第115小节,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低声部又一次重复。在122小节进入过渡部分,这里,由不同的木管乐器先后奏出主题(例七)。

例七:

 

       在第147小节, 进入第二主题第二次变奏。这里所有乐器齐奏,完全是号角般的凯歌。原主题的首尾中含有的温柔因素没有了,结构也压缩了。

       到第166小节处,由长笛等木管乐器奏出第一主题的第三次变奏,这里是降a小调。伴奏音型是连续的32分音符。

       到184小节,进入第一主题的第四变奏部分,这里使用了柱式和弦的伴奏形式(例八),先在f 小调,后又转入降A大调,基本回到了主题的原貌。

 

 

例八:

 

       到第204小节中间结束了第四变奏,并在该小节最后一拍开始进入结尾,这里节奏稍快一些,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尾声,由大管演奏主题一的动机(例九),

例九:

 

并有含有“命运敲门”式的节奏形式,乐队以动力性的渐强结束了这个乐章。

       在贝多芬的这部交响曲中,他完美展现了他的音乐风格,是用意志凝结而成的史诗,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取得胜利 ”这一伟大思想和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是欢庆人类胜利的欢歌。